■天府早報記者鄭其攝影趙霞
  4座墓室
  1號墓室:出土50餘件木牘
  2號墓室:出土4部竹木製織機模型
  3號墓室:出土920支竹簡以及人體經穴髹漆人像……
  竹簡上9部醫書只有一部《五色脈診》留有醫書名。通過向中醫專家“借腦”,初步將“未名”醫書暫定為《敝昔醫論》、《脈死侯》、《尺簡》、《病源》等,部份極有可能是早已失傳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
  距今2000多年的西漢古墓里,一批色彩盈潤柔和的漆木器、古樸精緻的陶器、銅器等文物在成都天回鎮“老官山”重見天日。
  出土文物包括有漢代織機(模型)、記錄有10部醫書的竹簡以及寫有官府文書和巫術的木牘,“出土古代的織機,這在我國考古史上還是首次;而部分醫書竹簡極有可能是早已失傳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這是今年成都最重要的一次考古發現。”在昨日的成都 “老官山漢墓”新聞發佈會上,考古人員如此評價。
  掘
  時間
  修地鐵挖到西漢古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
  1號墓有漢武帝時期五銖錢幣,其他3墓室則有西漢半兩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現場考古領隊謝濤介紹,此次發現的西漢墓位於成都天回鎮土門社區東側,當地俗稱“老官山”。該處正好位於地鐵3號線一期工程的終點——天回南站,從去年7月至今年8月,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對該座古墓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據悉,這座古墓在地鐵施工中被意外發現。
  該古墓共有4座墓室,從中出土了大量漆木器、陶器、銅器和鐵器等文物。“通過現場勘探,1號墓室里出土有漢武帝時期五銖錢幣,再結合墓葬形制等點位綜合分析,可以推測出該古墓時代為武帝時期。而2號、3號、4號墓則出土有西漢半兩,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與鳳凰山木槨墓非常接近,故這3座墓葬年代推測應在漢代景武時期。”謝濤表示,該座西漢古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
  問
  墓主
  漆器刻“景氏”二字,墓主或與楚國三大家族有關
  4座墓室所用棺木均為楠木,其厚度達50釐米,墓主絕非貧窮人家
  進入墓道後,4座墓室內均出現有隨葬物零亂棄置、損壞的狀況,現場還發現有盜洞。從這一點,考古人員得到結論,“該古墓曾經遭遇盜墓。”
  在1號墓室出土的漆器上,考古人員發現漆器上寫有“景氏”銘文。謝濤表示,根據文獻記載,景氏家族曾為楚國三大家族之一。西漢初年時期,景氏貴族遷至關中一帶,後來又有景氏分支入遷蜀地。針對這一點,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江章華認為,或許古墓主人與楚國三大家族有某些方面的聯繫。
  另外,漢墓里的4座墓室所用棺木均為楠木,其厚度達50釐米,而且是由整株楠木打制而成。由此也可判斷,古墓主人絕非是貧窮人家,應是在當地具有較高身份地位,但具體身份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探
  現象
  槨室有“夾層”,莫非是古人防盜墓?
  3座墓的槨室皆有底箱,底箱又隔離成4箱,箱內放置有隨葬品
  儘管曾遭遇盜墓,但在2號、3號、4號墓室里,考古人員又有了新的收穫——墓葬底箱隨葬器物保存較好,位置基本未變。“除了1號墓室槨室無底箱外,另外3座墓的槨室皆有底箱。也就是說,在棺槨底部有一層三四十釐米高的底箱,底箱又隔離成4箱,在各個箱內放置有隨葬品。”
  對於槨室做“夾層”這一特點,謝濤表示,這種有底箱的槨室並不常見,但在過去的考古中也有類似現象。問及這是否古人防盜墓的手段之一,謝濤認為,“有這種可能,但因為目前相關資料不足,尚不能完全斷定是防盜墓手段。”
  另外,在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不僅墓室浸泡於水中,而且2號墓室木槨上鋪滿了棕墊,葬俗顯得頗為奇特。對此,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中心主任肖磷表示,在這2000多年裡,整個墓室一直浸泡於水中處於飽水狀態,保持了墓室的環境穩定性;而木槨上鋪滿棕墊,又起了隔熱的作用,“正因古人有此動作,才使得墓室內的竹簡、木牘等出土文物保存良好。”
  ■驚艷
  我國首次發現古人織機模型
  還原後或有一間屋子大
  在發掘過程中,驚喜一件接一件而來:“1號墓室出土了50餘件木牘,2號墓室出土4部竹木製織機模型,3號出土920支竹簡以及人體經穴髹漆人像。”江章華興奮介紹,“漢墓中出土保存如此完好的竹簡,在四川尚屬首次。此次發現古代織機(模型),在我國考古史上也是首次發現。”
  在2號墓室的底箱內,出土了4部織機模型。4部織機中,一部織機略大,高約50釐米,長約70釐米,寬約20釐米;另外3部織機則略小,大小相近。“織機由竹木構成,我們第一眼看到它時,有種被震撼到的感覺。”謝濤說,織機結構複雜清晰,而且部件上還殘存有絲線,“可以確定,織機隨葬的時候,上面還掛滿了各種絲線。”
  與織機模型同時出土的還有15件彩繪木俑,“整個狀態就是再現了一幕紡織工正在紡織、1名管理人員正在監督的動態。”謝濤認為,出土織機和人俑應是漢代蜀錦紡織工場景的模擬再現。
  江章華告訴記者,根據出土木俑和織機模型的比例放大後,考古人員估計,織機本身規模極其宏偉,“它的正常狀態,應該有將3米多高,4米多長,相當於一間屋子那麼大。”
  ■驚喜
  竹簡“存”醫書10部
  或有扁鵲學派失傳醫書
  我國首次發現的織機實物已經讓考古人員頗為動容了,緊接著,3號墓室又出土了總計920支竹簡。
  經過保濕、脫色等文物保護處理後,考古人員仔細整理髮現,竹簡上一共有9部醫書和1部《醫馬術》。“這9部醫書里,只有一部《五色脈診》留有醫書名。”不過,考古人員向中醫專家“借腦”,結合其醫書內容,初步將未留有書名暫定為《敝昔醫論》、《脈死侯》、《尺簡》、《病源》、《經脈書》、《諸病癥侯》、《脈數》等。謝濤表示,從出土的9部醫書內容分析,部分醫書極有可能是早已失傳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這將為中醫發展史的研究提供重大發現。”
  在3號墓內,隨後又出土了約14釐米高的人體經穴髹漆人像。在這個人像上,不僅五官、肢体刻劃準確,而且還分別用白色、紅色描繪出經絡線條及人體穴位,不同部位還刻有“心”、“肺”、“腎”等線刻小字。
  ■更多關註
  醫學界專家
  今日“解密”竹簡
  關於出土竹簡上的《五色脈診》一書,記者在百度上查詢,均未發現任何相關資料的隻字片言。成都中醫名醫館的曾上劼副教授聽聞此書名也驚訝不已,“我以前從未聽說過這部書,這是第一次聽說。”他興奮地說,希望能夠瞭解到更多的醫書內容。今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還將邀請相關醫學界專家,對“老官山漢墓”出土醫簡給媒體做更多披露,本報將進一步關註。
  (部分圖片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原標題:失傳的“扁鵲醫書”驚現天回鎮古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tbzyrkoq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